70年砥砺前行,70年辉煌巨变。
翻开历史画卷,良渚这片古朴隽永的热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穿上套鞋不用脱的泥泞小路,到建起条条康庄大道;从看病“老三件”时代,到人人都能享受现代化配置的医疗服务;从老一辈三轮车收废品,到如今从良渚起家的虎哥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区各地;从曾经的兜里必须揣着钱才敢出门,到如今良渚90后企业占据扫脸支付新兴市场……每一处点滴变化,都印证着70年来良渚发展的脚步,都能让人感受到祖国的一天天强大。
家门前的路
口述:良渚一中姜春美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美国作家佛罗斯特说:“*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一条,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学者笔下的路不是意蕴深远,便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记得那时我读小学,我家门前的那条路,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没有柏油,也不是水泥路,它就是一条泥路,路的两旁没有水杉,没有梧桐,有的只是低矮的狗尾巴草。隔着狗尾巴草,就可以看见大片稻田。冬去春来,从光秃秃的*土地变成绿油油的禾苗,又从绿油油的禾苗变成沉甸甸的稻穗。我和小伙伴们在这条路上奔跑、嬉笑、打闹,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在蓝天下碧草中。
那时的我经常想,这条路会通向哪里,可能就只是我的学校,最远也不过是舅舅家吧。
记得那时我读初中,那年春节雨水很多。去舅舅家拜年,正好赶上雨天,路面湿滑,泥泞不堪。刚穿上的新鞋黏了一鞋梆子的泥巴,连鞋面都被溅得黑乎乎。我走的时候很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趔趄摔成泥人。
渐渐长大的我,对这条进出村里的必经之路多了些厌烦。
父辈们也终于不能忍受,开始在这条路上铺石。他们挥起铁锹,嘴里念念有词:要致富,先修路。
年,我读高中,泥路变成了石子路,雨天倒没那么泥泞了,可自行车骑行没那么平稳顺当。父辈们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要致富,先修路”,父亲还是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年,我读大学,只见一辆辆挖土机开到了村口,一队队修路工住进了村里,叮叮当当的施工声响遍了整个村子。听说我家门前的这条路会是一条高速公路,而且杭州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也将在这里奠基。
父亲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半眯着眼睛看向路的远方,仿佛这条路可以通向他未曾到过的地方。
如今,我家门前的那条路成为了进入杭城的主干道,平坦宽阔的双向四车道,高大挺拔的行道树,春天,樱花盛开,就像一条梦幻的绸带,在春风的吹拂中伸向远方。吃过晚饭,父亲站在阳台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要感谢共产*啊!
从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到今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我家门前的这条路,见证了良渚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的巨大发展。我相信,未来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带我们走进新时代。
道路,宛如生机勃发的大动脉,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良渚对交通设施的投入与心血有目共睹。疏港公路、良渚大道、莫干山路、新国道、金昌路、杭行路等一条条主要干道建成并投入使用;上塘高架路(好运街至宣杭铁路段)的开通,正式打通了上塘高架“最后一公里”;更关键的是,良渚正努力打通断头路,让区域路网结构更为完善。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则将良渚交通推向地铁时代,人们出行更为便利。
上塘高架路(好运街至宣杭铁路段)开通,正式打通了上塘高架“最后一公里”
再看一组数据,年到年,良渚新城共计划建设区域内道路53条,合计总长度为55.4公里,总投资约63.1亿元,三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1.15亿元。三年建设道路53条,足可见良渚对于路网建设的重视。
目前,良渚已委托专业设计研究院编制《良渚新城交通专项规划》,未来将着力构建完善以“飞翼”型的高速公路骨架、介字型的快速交通路网、“H”型的轨道交通线网和“八纵五横”的区域性道路交通网络为主体的路网体系,理清交通网、建好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布点完善城市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形成与主城区无缝链接的便捷城市交通系统。道路越来越宽阔,路网越来越优化,出行越来越方便,道路系统的不断升级,必将为良渚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小卫生院大变化
口述:良渚卫生院王筱格
健康联系千万家,我家和卫生院的缘分可谓是“源远流长”。我的爷爷、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我也有幸大学毕业走进现在的工作单位。可以说,我家三代人见证了新中国卫生院的发展。
家里有本相册,里面一张张泛*的老照片,把我的记忆带到了“不可思议”的从前。那时候,卫生院房舍简陋,围墙斑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是看病老三件。70年过去了,小小的卫生院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低矮的医疗平房变成了现代化配置的高楼,昏暗的诊间变得宽敞明亮,医疗设备不再是“单枪匹马”,彩超、DR、生化仪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挂号、收费、取报告都可以自助一体机上完成。这些变化,是我爷爷工作那会儿做梦也想不到的。
近年来,良渚卫生院一直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健康观,努力解决好基层群众就医问题,提高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石桥村的李大爷成为了市一专家接诊的第一位患者,他在良渚完成了心电图、心脏B超和凝血功能检查,全程不超过一小时。看病结束,李大爷感慨道:“要是去市区看病,这会儿还堵在市区呢!”李大爷所体验到的“家门口专家服务”正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强起来”的缩影。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良渚卫生院成为了区三院医共体的成员单位,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已有14名市、区级专家长期在卫生院坐诊,涉及“心血管内科、外科、妇科、内分泌科”等百姓需求强烈的科室。专家来了,百姓就医的脚步近了。
医院才有的配置,但考虑到良渚街道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服务人口基数庞大的特点,良渚卫生院以提升辖区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和诊疗能力为切入点,花大力气建设“儿科、妇科、中医科”这些特色科室,引人才、添设备、改流程、拓项目等“组合拳”连连出击,打造出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儿科门诊;保健、诊疗、手术、康复一体的妇科门诊;中医内科为主、中医骨伤加上针灸推拿为补充的中医全科门诊。专科建设的效果好不好?每天的大流量,进进出出的病人,证明了老百姓在投票。
“最近秋老虎发威,高温持续,提醒您注意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前段时间,可能很多百姓都会收到来自签约医生的短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以当好“健康守门人”为己任,全院77位家庭医生成为辖区居民的“医生朋友”,健康问题在线沟通,真正做到“生病有人治,防病有人帮,健康有人管”。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小小卫生院的巨大变化是我国基层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缩影。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起点,良渚卫生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着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春天,在“小小的卫生院”里干出一番“大事业”。
良渚卫生院只是良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良渚不断优化卫生医疗资源,年新建吴家厍服务站,实现管家塘、吴家厍、长桥、谢村区块医疗服务盲点全覆盖;扩建亲亲家园服务站,缓解金家渡、铭雅苑、亲亲家园社区医疗服务压力;改建港南村服务站,提升村一级社区卫生医疗条件;迁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勾庄院区,医疗用房从平方米扩增到平方米,使整个绕城以南的基本医疗条件有了质的改善。基本医疗服务点的新改扩建,涉及近十万服务人口,使良渚新城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有了较大提升,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良渚卫生院致力于解决好基层群众就医问题
更振奋人心的是,医院在良渚呼之欲出。年年初,医院整体迁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地点位于疏港公路以西、康平路以北、立新路以东、良平路以南,周围交通便利、地段开阔,地上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一期预计开放床位张。未来,这所被良渚人医院完成迁建后将辐射良渚及周边区块,进一步提高区域内救治水平,改善良渚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周边百姓的就医需求。
树兰国际医学中心效果图
医疗事业在良渚的发展,远不止这些。在绕城以内,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正初露端倪。围绕“医、养、健、智”四大板块,重点聚焦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医疗服务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及人才培养与临床科研转化能力的特色产业发展高地。目前,小镇已被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培育类小镇名单。启动建设以来,重点推进了以*府为主体的14万平方米小镇先导区块建设和以市场为主体的树兰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华润(杭州)国际医疗中心项目。
良渚经济发展让我心潮澎湃
口述:区人大代表、良渚商会名誉会长盛洪铨
我出生于年,是良渚东莲村人,办厂、改制、竞地……我的人生可用“折腾”来形容,但就是这些折腾的人生经历,让我对良渚的经济、对良渚的企业,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情。
年改革开放“响彻”中华大地,全国上下都忙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我从村书记的岗位上调到大陆乡纺织厂,年冬天遇上企业改制,纺织厂变为天鹿丝织有限公司,有人这么形容当时的乡镇企业:“20年前异*突起的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是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年,“退二进三”形式出现,我经营的纺织企业开始拆迁,但拆迁不等于事业的结束。我自己能为良渚贡献多少力量很难说,但如果我有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大家可以在这里招商引资,举贤纳士,那将会对推动良渚的经济发展有极大好处。那时候古墩路沿线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良渚的变化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我想也许到了进*第三产业的切入点,于是和其他几位股东一拍即合,竞拍摘得古墩路的一块商业用地,通过26个月的施工建设,在年10月建成了主楼高度99.8米的旺君大厦。去年,良渚新城和浙江长三角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发展研究中心达成共识,携手共建长三角清洁能源产业园。产业园就落在旺君国际,我也倍感自豪。
连续7次担任人大代表,同时连续22年担任良渚商会会长,我不仅要办好自己的企业,也要心系良渚当地的企业发展。今年4月,良渚新城牵手世界强企业雪松控股集团,在智慧旅游、数字供应链、智联城市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在良渚新城核心区范围内设立“雪松数字经济总部”。良渚新城还招引了甲骨文数字科创中心、格力智能家居研发中心等优质平台性项目,助推余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新企业的不断落户,让我心潮澎湃。
经常有人问我,你这个年纪了,应该去含饴弄孙了,为什么还这么折腾。我想,只要一息尚存,就会继续奋斗。
也许有人记得,曾经的良渚,工业居于主要位置,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如今,良渚将产业与环境两把抓,经济发展中不仅着力提升改造四大工业园区,更有梦栖小镇、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设计中心、长三角清洁能源产业园这些关键词。由废弃厂房改造而来的工业设计小镇,设计独特、环境优美,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永久会址;与小镇无缝对接的村庄,经小城镇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大幅提升;趁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东风,小镇企业齐发力,在第三产业、文创产业发展中各显神通,让良渚元素走出博物馆,走向普通百姓。
相较于曾经以纺织、五金等为主宰的制造业,如今良渚紧紧围绕“大数字、大文化、大健康”产业,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看,以雪松数字经济总部为代表的一批大好高项目相继签约;甲骨文WDP数字科技创新中心、云尚格力智能家居体验研发中心等一批平台型、“硬核”型项目实质性启动。瞧,今年上半年良渚新引进UM-star众创空间、汇梦众创空间等4个孵化器,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双创空间20万方。“余杭院士之家”正式落户良渚;中国美院良渚院区顺利开工;成功举办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会、工信部企业经营管理领*人才培训会、全国设计扶贫大会等重量级赛会。
瞄准产业兴旺、城市崛起、人才集聚、文化复兴、乡村振兴五大目标,良渚新城正聚焦重点谋发展,创新思路寻突破,持续放大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效应,全力以赴将良渚打造成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国际化杭州城北副中心。
梦栖小镇焕发活力
我与农业的深厚情谊
口述:杭州及时雨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沈桂法
40多年前生产队的经历历历在目,40多年来从事农业的经验让我成了“农业百事通”,如今虽然退休但依然经常行走在田野。我想我与农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年,才20出头的我进了安溪生产大队的粮食水稻种子厂干活,对生产队的那些事真是亲切又熟悉,每天早上到指定地方,听队长分配。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农业技术,都是沿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历”种植方法,看别人怎么种,我们就怎么种。受品种、病虫灾害、栽种方式的影响,一百多亩土地,整个生产队的劳动力都要用上,亩产最多只能达到一两百公斤。
年,余杭县农业局组织公社成员到海南学习育种杂交稻,我跟随去学习新技术,直到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才回到良渚。彼时,改革开放就像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良渚的广大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乘着这股东风,我们挑选了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积极性强的人作为重点推广对象,从而带动周边其他农户。通过农技指导,安溪区块的一部分农户先富起来了。看到有人先富起来,过上了好日子,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对科学种植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明明换了高成穗率的品种,为什么田里的水稻产量就是上不去?”有一年,石桥村的严水永来问我。我去田里一看,发现是氮肥施多了,导致水稻生了纹枯病。我给他“开处方下药”,还叮嘱他要按照合理流程救治水稻。年,严水永种植的水稻,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1多亩水稻,平均亩产都在公斤以上,还被评为杭州市粮食功能区,我也替他高兴。
传统农业在发展中难免会遇到瓶颈,再加上良渚北片大都是文保区,历史文化遗产多,如何突破?其实北片旅游资源很丰富,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家都在尝试把美丽乡村和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搞观光旅游农业。
从年开始,良渚就有种粮大户先后种植五彩稻田,有种“G20”字样的,有种“喜迎十九大”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期间,港南村的姚荣建种植了“传承文明守护圣地”字样的五彩稻田,农业也就变得更有趣了。
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良渚的美丽乡村和文旅融合正在呈现立体和多元的一面,美丽经济也为良渚的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今年上半年,“书香良渚·田园牧歌”活动在港南村乡村公园热闹开场,不少城里人带着孩子来体验插秧耕田,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农业发展的新出路,真是充满了智慧与想象。
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良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服务三农为抓手,不断谋划农业产业,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
村庄因为优美的环境,与前期的建设成果,化身人才工作室,这样的稀奇事,在良渚发生了。今年,良渚新港村七组何家村吸引了一批互联网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成立工作室,目前签约文创企业已经有20多家。“这里犹如世外桃源,可以激发创意灵感。”对于设计师而言,面朝稻田、背靠苕溪的工作环境很棒,但少了网约车、外卖、咖啡吧等等生活配套,稍显不足。但这些也都在新港村计划的行列。新港村西险大塘边附近平方米的破旧厂房,未来将改造成一个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以满足设计师的需求。同时,园区也将利用孵化器、加速器等多种运营模式吸引大量文创类优秀人才、企业,带动良渚地区29个自然村落形成摄影部落、书画部落、高新技术部落、文艺生活部落、民俗风情部落、民宿部落、美食部落等特色项目部落。
除了新港村,港南村、荀山村、安溪村、纤石村、杜城村、良渚村等都在暗自发力。按照全域覆盖、分类推进、规划引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软硬并举的原则,良渚正着力将良渚北片区域打造成良渚新城的后花园,形成富而美、安而康的特色田园都市乡村。未来,良渚北片让人神往。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农产品的天下
良渚之变
身边的变化,还有更多。
“小时候买菜,菜的种类总是那么几样。现在,想吃海鲜、进口水果,就去一趟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那里什么都有。”勾庄村的小王说起农副物流甚是自豪,因为那里有天下的农产品,那里是农产品的天下,肩负着杭城及周边百姓菜篮子的安全,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以前,家里有废纸板要卖,得竖起耳朵等着收废品的大爷不定时叫唤,现在在家中点点手机,就能呼叫‘虎哥’上门回收,环保金可以兑换各类生活用品,特别方便。”家住周家里小区的陈阿姨感触颇深。除了便利外,如今良渚垃圾处理可谓是下了极大的功夫,在小区入口处设置了垃圾分类时尚体验馆,经常有区里的垃圾分类体验课、实践课、幼儿活动在这里举行,潜移默化中,市民们对于垃圾分类便熟知于心了。
“特别自豪,没想到我儿子平时忙得见不到人,却在做这么新奇的事。”西塘河村一位阿姨与别人闲聊时,内心满是惊喜。原来,她的儿子是良渚首展科技CEO冯秋杭,90后的他,已经在支付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旗下移动支付品牌“付呗”,在推出刷脸支付产品后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接入了0家商户。在信息时代风起云涌的今天,这名良渚青年的韧劲,这家良渚企业的鲜活生命力,亦是良渚在新经济领域奋进的突出代表。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那些为保护文物作出贡献的村民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更让人欣慰的是,良渚文化再次写进了教科书,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保行列,与良渚人民、余杭人民并肩作战。
在良渚这片热土上,勤劳果敢的良渚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与创新破难的担当,追梦前行、接力奋斗。城市功能越来越全,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良渚,正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蝶变中一次又一次吐露芳华。
(原标题《余杭此地巨变!》新闻来源:余杭晨报编辑: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