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接近3亿,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主要造成心脏、脑血管、肾脏和眼底损害,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除了吃药治疗之外,很多患者血压控制欠佳大部分都是由一些认知误区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耿召华温馨提示,高血压患者需避开的10大误区。
误区一:不规律服用降压药
很多患者突然头晕、头疼,医院测量血压/90mmHg,经询问高血压史多年,但并没有规律服用降压药。有不适症状就吃一片药,没症状就不吃,或者自测血压高了就吃、不高就不吃,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无论有没有症状,只要血压高就有危害,就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
误区二:频繁更换降压药
有些患者听说某种降压药好,就跟着一起换药;听说有进口降压药,又换成进口药。其实,只要血压控制平稳并没有不良反应,原则上不要更换降压药,按照医嘱长期治疗即可。每次换药都会引起血压波动,反而对控制血压不利,降压药物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
误区三:不戒烟、不戒酒
酒精能升高血压,也能降低血压。酒精会在肝脏内合成可以舒张血管的乙醛,当血管被舒张时血压就会有所下降;酒精本身作用会导致心率增加,心肌收缩时增加射血量,又会使血压上升,这种血压降低又升高的过程对身体有巨大影响,会让血压更难控制。
烟草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促进体内儿茶酚胺升高,儿茶酚胺升高可使小动脉痉挛,吸烟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吸烟不仅会升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脑肾病变的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努力戒烟、酒,戒烟困难时可于戒烟门诊寻求帮助。
误区四: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都会导致血压严重升高,从而增加脑出血、脑梗和心梗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舞蹈、骑自行车等,研究表明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3个月后其血压下降明显,运动过程中要控制好心率。非职业运动员在运动时,心率太快会增加心梗甚至猝死风险。
运动时,最快心率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年龄)×85%。
例:50岁的高血压患者,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50)×85%=。
误区五:便秘、用力排便
很多患者都有便秘的问题,便秘的患者需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做出恰当处理。用力排便,会导致血压短暂而显著的升高,增加心脑血意外的风险。临床上因用力排便导致猝死、脑出血的病例并不少见,保持大便通畅对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
误区六:不注意监测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坚持吃降压药却不监测血压,误认为吃药就不用测血压。于是,血压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无从可知。
建议购买上臂式血压计,在接受药物治疗初期或调整降压药物过程中,每天测量2-3次为宜(如早晚或早中晚各测量1次)。过于频繁的自测血压容易影响测量准确性。
病情稳定且治疗方案固定的患者,每周测量1-2天,每天早晚各测1次即可;准备记录本,将每次测量血压、脉搏结果详细记录下来,供医生参考。就诊时带上自测血压记录,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
误区七:不注意控制体重
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的体重都是在斤以上,血压、血糖都升高,对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减重对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BMI每增加1Kg/㎡(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k)÷身高(m)),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18%。
血压轻度升高的人,正常把体重减下来,血压就可以降至正常范围。即便血压严重升高,体重减轻后也可以少吃一两种药控制住血压。
误区八:不关心血脂血糖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共同破坏心脑肾健康,只控制血压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高血压患者不仅血压高,血脂、血糖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检测血脂、血糖,发现异常需及时、恰当的治疗。
误区九:重盐重甜重高热量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对于上述不良生活方式应积极改正,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比如减少钠盐摄入、少吃盐和腌制食品,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
误区十:生活不规律、熬夜
规律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常见且重要的原因。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降低压力、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对血压控制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医院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