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80mmHg,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mmHg和/或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在线上发布会上,医院赵冬教授介绍了指南最重要的临床问题之一——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相关的内容。
医院韩雅玲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历时两年联合制订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高血压的预防及规范化诊疗工作越来越重要。赵冬教授介绍,针对血压~/80~89mmHg人群开展生活方式干预以及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就是减少高血压不良后果的重要窗口期,总体是符合成本效益的。
“指南推荐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80mmHg,包括无心血管合并症、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史、慢性肾脏病、糖尿病以及老年高血压患者等。”中国医院孙英贤教授介绍了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相关内容,他指出,目前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例如SPRINT研究、STEP研究、CRHCP研究等表明将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能够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
“新指南将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对于一线临床医生来说,分层标准越简化,越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有利于尽快判断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时机。”医院李勇教授介绍了高血压患者简化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的内容。据介绍,血压高于/90mmHg以及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合并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合并≥3个危险因素者均列为高危心血管病风险,需要积极药物干预。同时新指南首次将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心房扩大列入靶器官损害。
指南发起人和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蔡军教授介绍,该指南是我国高血压领域全新的循证指南,制订全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循证评价与指南研究创新单元和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陈耀龙教授团队提供方法学支持。
蔡军教授还指出,因为高血压领域涵盖的概念和临床问题非常广泛,本指南只针对最重要的、对临床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以及最有争议的问题形成推荐意见。
韩雅玲院士介绍,本指南的制订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手册和高质量指南的制订规范,是落实健康中国心血管防治行动的重要举措,在预防、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等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和变化。相信《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必将促进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的进步,推动健康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据了解,该指南将于11月24日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11期正式发表(预发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