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闻能见度丨皖南山村里来了城里的医生
TUhjnbcbe - 2024/9/11 23:22:00
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https://m.39.net/disease/a_6113723.html
                            

年7月启动的健康扶贫“百医驻村”行动中,医院择优选派的名中青年骨干医生,放弃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偏远山村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如今,两年的驻村工作仅剩不到半年。近日,健康报社调研团队赴安徽省皖南山区开展了调研采访。

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

1月7日早晨,清溪村被大雪覆盖。村头已经热闹起来,村民正往大大的竹桶里倒热水,杀年猪开始了。热气腾腾的小院里,等着买肉的村民围了一大圈。“我也是来买肉的,手慢了肯定抢不到。”安徽省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卫生室驻村村医徐晓婵特意起了个大早。

在清溪村生活了1年半的徐晓婵,俨然成了村里的一分子。年7月8日,分别来自安徽中医院、安徽医院的徐晓婵和爱人张建明,从合肥启程来到璜尖乡的山村。9月,他们把孩子转到当地小学读二年级。自此,一家三口把城里的家搬到了深山里。

清溪村位于皖南山区,平均海拔米。璜尖乡常年云雾笼罩,且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各村组分散在不同的山坳里,同一个村、不同的组甚至相距10余公里,中间是曲曲折折的山路。“报名后很快就出发了,都没来得及做多少心理准备。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医生,只是觉得还比较年轻,想出来看看。”徐晓婵说。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骨感。刚到歙县郑村镇渡村,医院医生姚瑶尴尬了好一阵儿。“村民没有因为来了一名医生而欢喜,生病了还是去镇医院,我就像一个摆设。”姚瑶发现,因为村里缺少村医很多年,大家已经习惯外出就医。“而且,无论是医院都很方便,很多村民买菜时绕点路便把病看了。”姚瑶也曾迷惑,“我到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呢?”

医院急诊科主任雷柯所在的文山村在文昌古道附近,那里海拔多米,三面环山,风景优美。到文山村之前,雷柯对文山村的想象是诗情画意。而且,她想凭自己20医院临床工作的经验,满足当地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肯定没问题。可是,第一天到文山村卫生室时,雷柯被吓住了:破旧的一间空房内,只有一张满是疤痕的桌子。

医院的医生李海婷,现在是祁门县大坦乡联枫村的驻村医生。刚到联枫村不久,她走了15里山路,准备给那里的村组村民宣传卫生知识。一位大妈见面就问:“医生,你带药了吗?”李海婷告诉她:“这次主要是宣教。”大妈自言自语道:“没带药来,有什么用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为了这次科普讲座,李海婷精心准备,四处通知村民。但是,没有一位村民捧场,她感觉好像一盆冷水从头泼到了脚。

在休宁县源芳乡梓源村,安徽医院的驻村医生周姝发现,在乡村并不是所有程序化诊疗都能获得成功。梓源村的郭大妈平时一个人生活,患慢阻肺20余年。参照指南,起初两个月,周姝几乎每天早晨都去郭大妈家指导她吸入噻托溴铵,大妈能独立操作后,就间隔半个月去一趟。一开始,郭大妈觉得走路比以前好些,但又过了几个月,胸闷、呼吸困难却加重了。后来,周姝发现大妈记忆力不好,经常忘记吸,而且常常不能成功刺破胶囊外衣。更离谱的是,没有吸到药物时,郭大妈会直接把胶囊吞下去。“实在没办法天天监督,我只好把方案换回去,改为氨茶碱或者沙丁胺醇口服。”

徐晓婵有一次出急诊,花了近1个小时从卫生室所在的组去往同村另一个组。到了之后,她发现患者无法行走,但是所需的医疗器械又没有带齐,于是只能开车返回卫生室取器械,再次去患者家中。如果当地村民遇到急救拨打“”电话,最近的“”救护车要从黄山市屯溪区过来,到患者家中至少两个小时。“还得是司机熟悉山路才行。”徐晓婵说,因为看病困难,当地人常常忍到症状极为明显时才会求医,有些危急重症患者因此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不待在卫生室等人上门

驻村医生们不想被困难吓住。

当指南遇上农村大妈,周姝如何抉择?医院的日子,每天都面对大量的病人,习惯于参照指南流程,流水线般作业,而在基层看病往往有其自身特点。

周姝总结:患者提供的信息比较散乱,需要医生细心地收集、甄别、提炼;医生很难说服患者一次性完成足够的医学诊疗措施,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按照由常见到少见、由急至缓、由重至轻、由器质性问题到功能性问题的顺序去制订诊疗方案;基层医生需要打下扎实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本功。同时,基层患者往往依从性差,因此基层医生需要有更多耐心。

知己知彼后,周姝一下豁然了。“我们尊重指南,但在执行指南前需要充分地综合分析,指南只是临床医生使用的工具,不能完全主宰临床医生的行为。”

姚瑶也决定换个思路,不再待在卫生室等人来。村医有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公共卫生任务,尤其是对贫困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做到%的管理。姚瑶从这里入手,每天去拜访不同的人家,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如何减盐、减油,还利用每个月村党员会议的机会,举行健康知识讲座。渐渐地,卫生室不再冷清。有人主动来测量血压、血糖了,有人买保健品前会想到来咨询,有人拿着家里的血压计、血糖仪询问怎么用……

不仅如此,大家开始创新诊疗模式。安徽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柯道正是歙县北乡海拔最高自然村箬岭村的驻村医生,他最早将自己的私家车开来小山村。不止柯道正,大部分驻村医生都把自己的车开到村里,一辆辆车变成了一个个移动卫生室。

徐晓婵出发时问“百医驻村”的组织者,要不要走出诊室,到居民家里出诊,得到的回答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执行。刚开始的时候,徐晓婵只针对急诊急症出诊。但后来,她发生了个小插曲,改为定期出诊。

一天晚上,徐晓婵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老人腰腿痛,想让她去一趟家里。徐晓婵认为腰椎间盘导致的腰腿痛不能算是急诊,于是就让患者第二天上午来卫生院就诊。没想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电话再次打来。原来,患病的老大爷是老伴从山上背下来的,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实在背不动了。徐晓婵开车去接时,看到老爷子拄着一根棍子坐在路边。原来,他们住在另外一个偏远的村组,海拔多米,而且整个村组一辆电动车都没有,只能走下来。

“那一刻,心里愧疚万分。”徐晓婵谈起当时的情景,眼里闪着泪光。她说,如果每天只是坐在诊室是不行的。比如,一个叫周家源的村组在10公里之外,总人口多人,常住人口六七十人,大多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从卫生室开车到那里,需要行驶近半个小时山路。她在网上订做了一个“移动卫生室”的牌子,每周三、周五的下午定时开车出诊。

因为是全乡唯一的皖A牌照,大家熟悉后,有些人路上遇到就会招手让徐晓婵停车,简单看一看,或者拿点儿药。到达周家源后,徐晓婵会将车子停在村子中间显眼的位置,车顶放上“移动卫生室”的牌子。这时候,需要测血压血糖的、需要看病的以及需要取药的人就会到这里。有时候,也会有人告诉她,哪家的某某不舒服,没出来,徐晓婵就上门去看看。

不是医生的医生

生活环境变了,工作环境变了,医生们也变了。他们不再出专家门诊,也不再查房,而是走村入户来健康宣教、随访。不仅如此,他们还成了村民们的朋友。

“有很多村民几年都不下山。我们下山的时候,就给他们带点外边的东西,最经常带的是豆皮、豆腐、青菜,大家列好清单直接给我。”雷柯还帮村民们存钱,“当一个村民把几百块钱交到我手里时,手都在颤抖”,雷柯深深被这份信任感动着。

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糟心的事情也是一件接着一件。从史无前例连续两个月干旱,到历史罕见的洪水,再到百年不遇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有最低气温破纪录的极端严寒……

年1月25日,在家过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田玉林,接到旌德县卫生健康委的电话,希望他能返回建强村的工作岗位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接到通知后,田玉林没有迟疑,马上买了第二天的高铁票。驻村医生们几乎都有同样的经历。

“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体温正常,但也不能乱走动,外出就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从挂条幅、发传单到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从公共场所消毒到巡逻劝阻村民不要聚集,驻村医生们一直忙活着。

某一天,村里的大叔给徐晓婵送来粽子,说:“以为你今年要在合肥过年,不来了呢,大家都好害怕!”徐晓婵问:“为什么怕?”大叔说:“就怕发生什么事,我们也不清楚病毒到底是个啥。你在这里,大家就不怕了。”这番话让徐晓婵忽然有了压力,也有些羞愧。她曾经跟村里人聊天,以为村民们对生老病死看得很淡然。“这个时候突然明白,怎么可能会有人能看淡生死,只是没有办法而已。”

去年7月,皖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降雨,旌德县三溪镇发生洪水灾害,多年的古桥被洪水冲塌,建强村地质灾害点村民被安置到安全地点。驻村医生为村民处理突发健康问题,协助公共卫生机构开展洪水后防疫工作,对灾害点进行消杀。在这些意外事件中,驻村医生们不断变换着身份,管的事也越来越多。

年12月23日,17岁的小磊从合肥回到清溪村。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徐晓婵带着小磊去合肥检查,小磊被确诊为患有血液病。带小磊四处求医本不是徐晓婵的份内事,但徐晓婵说,这是清溪村一个棘手的患者。小磊如果也好了,她离开的时候就安心了。按照要求,驻村期间,每一位医生都要详细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做好健康档案。对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制定出长线解决措施。一年半时间里,这样的病例,徐晓婵遇到了十七八个。

出院后,小磊一家担心过会因病返贫,因为小磊所用的药品价格高昂,且基本需要终身服药。但徐晓婵算了一笔账,打消了他们的顾虑。“现在小磊只需隔天用药,一盒药可以用两个月左右。报销后,一盒元,每个月约负担元。而当下慢性病一年可以报销元,再加上别的政策补助,小磊一家可以承担。”

除了带人跨市求医,还有人开始跨界扶贫。医院主治医师嵇霆既是黟县渔亭镇汪村的驻村医生,也挂职渔亭镇卫生院副院长,还是中药材产业带头人。年8月,嵇霆在出诊山路上发现了大量野生鬼针草。“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效,鬼针草还是繁殖能力很强的植物,只要把种子撒到地里,就能生长。”嵇霆说干就干,年3月指导村民种下了15亩鬼针草,11月初每亩地收获了斤,亩产值达到了多元。“明年种植规模将扩大到亩。”嵇霆对未来很有信心。

问题或许有了答案

在农村两年,驻村医生们也有危机感。“我还好,老本行是急诊,算是全科。我老公是做介入手术的,可能影响大一点。”徐晓婵说,两年工作结束,即便医生们不舍,但是终归不会久留。

安徽省此次派驻驻村医生最多的地方是黄山市。黄山市副市长张正竹说,大城市的医生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山村,给村民带来了健康,也给当地解决村医空白问题争取了两年时间。“不过,我们不会捆住他们,毕竟医院。感谢他们帮助黄山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基层医生。”

同时,从年开始,黄山市委、市政府也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年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保障一线村医待遇,现在后备村医开始成长起来。“希望驻村医生经常回来看看,也希望他们能与本地村医保持长久联系。”张正竹说。

据了解,黄山市休宁县年成立了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很火爆,第一届就招收了0人。毕业生将是村医的主力队伍。除了这些刚刚洒下的村医“种子”,后备村医已经上岗。

红色羽绒服,红色小摩托,清溪村卫生室的新成员胡新莲下班后,飞驰在村里刚刚通车的水泥路上。胡新莲是徐晓婵的徒弟,年上半年,黄山市统一招聘村医,在浙江省义乌市个体诊所执业的胡新莲因此回到了家乡璜尖乡。“当时报考的时候总共16人,最后录取了10人。”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村医,胡新莲很知足。

“胡大姐有助理医师证书,经验也很丰富。”徐晓婵说这样的村医可遇不可求。确实,培养一位能用得上的医生,周期太长了。

田玉林在旌德县建强村传帮带上下了一番功夫。对于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一些大龄村医存在明显的应用困难,田玉林就主动上门,手把手一点一点教。另外,他找到了医联体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作为村卫生室负责人,接他的班。田玉林还参与制订了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委派驻村医生传帮带工作方案。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崔礼军一直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能见度丨皖南山村里来了城里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