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疗器械站上风口未来十年,牛股扎堆的领域
TUhjnbcbe - 2024/10/29 13:30: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

近年来,面临庞大的设备增量需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在日前发布的最新研报中,兴业证券分析师徐佳熹表示,考虑到新需求和创新技术正在引领行业发展、进口替代加速和集中度提升催生龙头胜出、更好的融资环境和医疗政策驱动行业创新这三大因素,未来十年是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黄金发展时期。

另外,从估值方法看,后续医疗器械板块中优质的产品管线,也会类似于创新药,开启pipeline估值法。

创新技术和新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报告指出,从需求看,更微创、更精准、更早期诊断的器械需求在逐步增加。器械的创新需求和灵感很多来源于临床,中国巨大的手术量有助于持续挖掘出创新需求,目前国内频现自主创新的微创新类产品,例如艾德生物的基因检测产品、心脉医疗的术中支架、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南微医学的牵引器等。

从供给看,医院端“以药养医”模式在医疗政策推动下将逐步淡化,以医疗器械作为重要支撑的新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将会逐渐绽放更多光彩。从药械比看,全球vs中国,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截至年底,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的比例仅为1:0.35,远低于1:0.7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0.98的水平。

展望未来,创新技术和新需求将引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进口替代和集中度提升催生行业龙头

除了需求的增长,进口替代是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个巨大红利。

目前,国产医疗设备已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的细分领域包括:植入性耗材中的心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人工脑膜、骨科植入物中的创伤类产品等;大中型医疗设备中的监护仪、DR等;体外诊断领域的生化诊断;家用医疗器械中的制氧机、血压计等。

追溯我国已经实现进口替代的器械细分领域的成功经验,技术、品牌、性价比、渠道都是国产企业的制胜法宝,政策对于国产产品的支持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

乘着分级诊疗、基层放量的东风,在国家政策不断向国产设备倾斜的大趋势下,中国将有望迎来国产设备繁荣发展的新阶段,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又将有多个细分领域完成进口替代。

国内龙头将享有行业高增速及进口替代的双重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格局重塑,这样的领域是器械领域投资的黄金细分,主要包括彩超、化学发光、内镜耗材、骨科耗材、心脑血管耗材等板块,在技术已经媲美进口产品后,目前正在逐步进口替代,是未来牛股诞生的重要细分领域。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进入第一梯队至关重要。我国医疗器械很多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属于分散竞争型,这种格局为我国国产企业进口替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进口替代刚开始,内资企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第一梯队暂未形成时进入,做出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辅以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铸就品牌护城河,是国产企业实现进口替代的最佳路径。

例如上海微创和乐普医疗在年左右进入心血管支架领域,当时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都是我国心血管支架的重要厂商,彼此间不存在绝对优势;由于心血管行业本身规模较大,也为我国国产企业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外资企业已经在前期做好了用户教育工作,微创和乐普凭借自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以及全面的营销渠道完成进口替代,形成国产第一梯队(微创、乐普、吉威),之后竞争格局便维持至今近十年很难被打破。

高值耗材改革持续推进,国产创新器械有望借机逆袭

年7月19日,医用耗材治理的全国纲领性政策《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37号文件)发布,拉开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序幕。带量采购从地方开始,陆续在全国各省份落地,全国版耗材带量采购也渐行渐近。

年6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在制定《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适用于医用耗材的医保准入、支付以及相应的管理监督等工作,有利于创新器械及时纳入医保放量。

兴业证券认为,未来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将逐步常态化。从耗材集采的地区来看,中央与地方权责逐步明晰,多数耗材集采仍将以地方为主,中央部门负责特殊类别品种集采,地方部门可以做全部耗材品目集采;医用耗医院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带量采购+提升医疗服务项目收费+DRGS+医用医保耗材目录等政策多管齐下,改变耗材行业利益格局。

从长期来看,兴业证券表示,耗材带量采购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未来符合卫生经济学、具有明确临床诊疗价值的耗材有望受益,国产耗材由于具有性价比高优势,有望逐步抢占进口的市场份额;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业务多元化布局,或是单一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在差异化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的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受益。

优质医疗器械品种有望实现管线估值

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相对较快,研发风险也较低,优质医疗器械品种未来也可能类似创新药,实现管线估值。

估值体系的变化有望推动医疗器械板块中具有Biotech属性的公司(主要是港股18A和科创板新兴企业)走出新的估值提升行情,进而也会拉动现有医疗器械企业在研品种的价值重估。

建议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疗器械站上风口未来十年,牛股扎堆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