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测量最早源于欧洲,年,英国医生哈尔斯将一根9英尺长的玻璃管插入马的颈动脉与马的血压为83英寸的高度,首次通过有创方法测到动物的血压。人体血压及无创血压检测源于欧洲,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ScipioneRiva-Rocci,-)通过改制,发明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袖带血压计,但是它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欠准确性。只有当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Korotkoff-)对其进行改进,在血压计加上听诊器。这一点改进使血压测量飞跃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一直到现在仍然是血压测量的基本方法。从此,人们对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重要性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虽然年全球第一次给高血压明确的定义,其值为≥/95mmHg。从此揭开了高血压治疗的攻坚战。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前行,在医学实践中、在大量循证医学问世,人们认识不断提高,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改为≥/90mmHg.
而第一部欧洲高血压指南在年首次发布,经过年、年及年的不断修改完善中,更加细化了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诊断、治疗。虽然诊断标准没变,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高血压高危、极高危人群中,降压药物联合他汀药物治疗对远期预后的获益,在指南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描述。
指南指出在冠心病与高血压病之间有很强的流行病学联系。INTERHEART研究显示心肌梗死的人群归因风险中50%都是由血脂异常造成的,高血压占到了25%。另一项注册研究对多万患者的研究表明,由于高血压3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使得无心血管疾病生命年缩短43%。
更引人注目的是降压治疗对降低心肌梗死风险的有益作用。最近一项关于降压治疗RCT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SBP每减少10mmHg,冠心病风险降低17%。
高血压伴有CAD患者中最优血压目标值上仍存在争议,近期一项关于例接受降压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2,中位随访5年后,SBP≥mmHg及DBP≥80mmHg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SBPmmHg与DBP<70mmHg也会增加风险。另一项关于血压目标值和心血管事件结局关系的RCT研究也报告了类似的发现。已血运重建后的冠心病患者中是否有J型曲线现象不确定的。ONTARGET研究纳入冠心病且最初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血压从基线水平下降超过检测的血压范围对心肌梗死的风险影响不大,预测中风的风险较低。
因此对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患者药物治疗策略推荐如下:
??如果可耐受SBP可达到≤mmHg,但不要<mmHg,老年患者(≥65岁)SBP目标范围为-mmHg,DBP目标值<80mmHg,但不要<70mmHg。在高血压高危、极高危人群中建议他汀类降脂药物的联合治疗。
??ASCOT-降脂研究和进一步的研究已经很好地证实了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加入他汀类药物的益处,正如早期的欧洲指南所总结的那样。他汀类药物对既往无CV事件患者[LDL-C目标值3.0mmol/L(mg/dL)]的有益作用已通过使用他汀的干预研究得到证实,包括瑞舒伐他汀疗效评估干预研究(JUPITER)和HOPE-3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线值3.4mmol/L(mg/dL)的患者中降低LDL-C可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44%降低至24%。这证明他汀类药物可用于中高CV风险的高血压患者。
??正如最近的ESC/EAS指南所述,当存在CVD和CV极高风险时,应给予他汀类药物以达到LDL-C水平1.8mmol/L(70mg/dL),或如果基线LDL-C介于1.8和3.5mmol/L(70和mg/dL)之间,则使其降低≥50%。在高CV风险的患者中,推荐LDL-C降至2.6mmol/L(mg/dL),或如果基线LDL-C介于2.6和5.2mmol/L(和mg/dL)之间,则使其降低≥50%。在既往脑卒中史的患者LDL-C降至2.6mmol/L也被证实有明显获益。目标值1.8mmol/L(70mg/dL)他们是否也受益,这需要未来的研究证实。现有证据表明,许多高血压患者会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
??欧洲高血压指南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治疗及控制高血压作了更加细致而全面的指导,以期在血管损伤早期,降压药物联合他汀治疗,改善血管的僵硬度,恢复血管的弹性,减少高血压的用药。我国有占全球5分之一的人口,高血压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多,我们的努力将改变世界健康格局。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来获取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简介
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
中促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代谢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双心疾病专业组委员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面试考官,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推荐阅读
陈琦玲:老老年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
陈琦玲:高血压与冠心病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