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命爱健康
生命活水健康讲堂
(本期节目完整视频)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近年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所以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和致死率,显得特别重要。
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请到了生命活水医疗集团心血管内二科副主任医师郭磊来帮大家解决这个疑惑,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什么是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mmHg和(或)DBP≥90mmHg。SBP≥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动态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平均SBP/DBP24h≥/80mmHg;白天≥/85mmHg;夜间≥/70mmHg。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85mmHg,与诊室血压的/90mmHg相对应。
高血压如何分类?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因高血压性血管痉挛或扩张所致。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高度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过度降压、直立性低血压,这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减退者容易发生。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高血压有哪些并发症?
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中风,发生脑中风的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
首次发现高血压的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血、尿常规。如果出现贫血、血尿、蛋白质等,应考虑为肾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2、血生化。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血钾低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3、心电图。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有条件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进一步选作以下检查:1、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2、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首先要降压达标。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其次是平稳降压。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再次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高血压有哪些生活干预措施及效果?
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可明确降低血压,如减少钠盐摄入、减轻体重、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常见健身方式)均有直接的降压效果。戒烟、戒酒可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更应大力提倡。此外,协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一旦诊断为高血压,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就应启动药物的治疗,而药物的选择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为便于记忆,下文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以A、A、B、C、D简称。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规范测量血压“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设备精准: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定期校准。安静放松: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min。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位置规范: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cm(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可插入1~2指为宜。
测血压要注意什么?(1)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可能。(2)每次门诊测量两次,间隔1~2min,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差异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随访期间如果首次测量/90mmHg,则不需要额外测量。老年人如何控制血压?65~79岁的普通老年人,血压≥/90mmHg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90mmHg时可考虑药物治疗;≥80岁的老年人,SBP≥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90mmHg。≥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90mmHg。高血压不容忽视,通过本期节目希望大家重视高血压的危害。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不正常,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切勿拖延!
九江二套每周一、三、五19:40
邀您准时收看《健康讲堂》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