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其损害后果往往10-20年以后才出现,如果长期不治,可能引发心梗、脑梗、脏器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致命。”医院第八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仲如,常常向身边人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近期他就曾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
刘晓(化名)今年32岁,体型偏胖,在一次体检中,被发现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心脏彩超心肌肥厚,尿蛋白(++)。医生判断,他极可能有高血压心脏病,而且已经损害了肾脏。但刘晓则表示难以置信,自己一直非常健康。医生又让刘晓测了血压,结果显示为/82mmHg,确实属于正常范围。
问题究竟出在哪呢?随后,刘晓又做了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检查,结果显示,他原来是典型的夜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AS)以及严重夜间低氧血症。这种病症还有另一个名字——隐匿性高血压,由于难以发现且危害严重,医学上称之为“隐形杀手”。
被忽视的风险近半高血压患者不知患病
实际上,刘晓的情况并非偶然。近日在《柳叶刀(Lancet)》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牵头、超过名医生和科学家开展的迄今为止关于全球高血压趋势的最大规模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里,30-79岁的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人数从6.5亿增加到12.8亿,其中超过7亿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而国内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2.45亿,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偏低,分别为51.6%、45.8%和16.8%,同时,民众对高血压的相关认识也十分不足。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目前最主要任务是让公众知道自己的血压,知道有无高血压。”湖北省高血压联盟主席、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周晓阳表示,以往单纯依靠门诊测量血压,以血压是否高于/90mmHg作为诊断高血压,是不能反映一个人血压全貌的。其中有一些人见了医生血压就升高,平时其实不高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大衣高血压”。
“而有些人群可能是早上晨峰高血压、可能是夜间高血压,也可能是症状性高血压,门诊测血压可能刚好错过了血压升高的时间,我们称之为‘隐匿性高血压’,危害不亚于一般显性高血压。”周晓阳介绍,人的血压早晨有一个晨峰,下午大概四点到八点也有一个高峰我们称之为第二峰,有一些人由于OSAS,也就是俗称“打呼噜”可能导致夜间血压,有一些人睡眠质量不好,或者焦虑,也导致夜间高血压,这些情况采取传统诊室血压测量时是很容易被漏诊的。
丁仲如也表示,隐匿性高血压在人群中约占8%-15%,而且容易被漏诊。一旦发现,往往病情恶化到相当程度,如已经发生肾功能不全尿*症或明显的心衰等严重并发症。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约60%的心梗和50%的脑梗,都是由高血压直接导致的。
因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年和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60%和70%;并使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
困境与突破:医院领衔,智能捕手入局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能将“隐形杀手”扼杀在摇篮里。在目前高血压诊疗共识中,医院诊室以外的血压测量手段,包括“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高血压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二者也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目前,医学上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是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者需要佩戴血压测量设备,白天每隔15-20分钟,晚上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动态血压虽然准确性好,数据较为全面,但存在价格较贵、夜间干扰睡眠、检测时长有限、医院预约轮候等问题。
家庭血压监测成为重要的补充手段,但家用血压计依然存在记录血压数据可能不准确,每日测量次数较少,有症状时候不能随时随地测量等缺点,难以准确筛查,容易低估病情。有资料表明,与动态血压监测相比,根据家庭血压测量结果诊断,低估了45.3%的隐匿性高血压,及18.7%的诊断持续性高血压。
因而,研究者和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了逐渐普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特别是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将具备佩戴方便、可随时随地测量、反复多次测量、测量结果准确、价格便宜等特点,集合了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可能会填补患者这一巨大的需求。
近日,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医院心内科,联合华米科技共同发起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腕部智能血压手表在未诊断高血压人群中对高血压的筛查作用”,已宣布正式启动。该项研究将在严格的特定医疗条件下进行,对智能手表筛查诊断的疑似高血压,应用金标准动态血压进行复查,以验证血压手表对高血压筛查的可靠性。
作为该项研究的技术支持方,此前,华米科技经过历时五年的研发,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血压监测上取得了一些列技术突破,打造出了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实现了基于PPG信号和测试者生理状态估算血压。
据了解,PPG是一种基于光学技术的传感器,由LED(发光二极管)和PD(photodiode-光接收器)组成,可以探测微血管的血液体积变化。进行测量时,手表会采集用户腕部PPG信号,通过对PPG信号进行形态分析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特征信号导入一个提升树模型,来计算用户的血压。而在后续校准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包含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标准水银或电子血压计测量所得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采集一段静止的用户腕部脉搏信号腕部PPG信号,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未来挑战:夜间连续血压监测
为什么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会成为焦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衍进,可穿戴设备可以采集到越来越多的使用者生理参数,如心率、运动、睡眠、情绪压力、呼吸率、血氧饱和度等,这些多种生理参数的融合应用,对实时、全面、动态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周晓阳提出,高血压管理强调双达标,强调对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性管理,对此智能可穿戴设备有特别的优势:高血压不仅仅血压要达标,心率也要达标,需要对患者睡眠质量、运动量、是否久坐等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刚好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提供这些全貌信息,对于高血压患者全流程管理很有价值。
而面向未来,丁仲如认为,可穿戴设备连续性血压监测是发展新方向,可能为血压监测的新手段,在健康管理和高血压防控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目前华米科技已计划将推出夜间连续血压监测等功能,实现夜间睡眠期间智能化、连续性血压监测与用户自行血压监测的结合,期望通过智能手表的长时间监测,探索出一条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新途径。
周晓阳也表示,可穿戴式血压连续性监测是血压监测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的完善,相信能够真正的改变我们防控的未来,尤其在早期监测和高血压的管理方面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大众健康角度上说,一个地区动态的血压大数据,还可以反应地区高血压发生情况和控制情况,为卫生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