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37山沟沟唱响致富
TUhjnbcbe - 2023/3/26 20:04:00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2213.html

李树挂果了,猕猴桃的蔓藤正在快速攀爬生长,满山的野花竞相怒放。羊肚菌头顶着大伞,挺直着腰杆,成片成片地站立在田间,山腰上一棵被碎石压着腰身的李树,即使匍匐在地,也依然结出了一树的果儿。

初夏的金溪,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只待迎接收获的季节。

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面,距黔江城区约21公里。下辖8个村,其中6个为贫困村。

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发展能力差,重庆市18根脱贫攻坚“硬骨头”的共性在金溪尤为突出。

自年9月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美丽相遇后,金溪镇“输血”“造血”双轨并行,基础设施大力改善,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医疗卫生快速推进,扶贫集团的驻乡工作者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踏石留痕”的实干作风,向脱贫目标大步进发。

如今的金溪镇,一座座美丽乡村正焕发生机,在新时代下绽放新光彩。

紧锣密鼓地开展通讯基站建设

路的通达,是从“新境”到“心境”的时代呼应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振兴乡村,呼应扶贫先行。

“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中央的部署,重庆正在逐一落实。

年8月,金溪镇平溪村集中安置房内的贫困户任云祥没有想到,重庆市副市长屈谦在了解脱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途中,走进了他的家。

“出行方不方便?愿不愿意搬出大山?”此时的任云祥感到副市长的话很暖心。

屈谦告诉任云祥,市委、市*府很牵挂金溪的贫困百姓。

同年的盛夏时节,带着市委市*府的牵挂,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立即从8个单位精心选派10名成员,驻乡驻村扶贫。他们走访辖区的8个村,与多户群众和困难户拉起了家常,摆起了“龙门阵”,他们想听听这里的群众到底缺啥,想啥,为啥贫困?

“孙子上学的路,都是我用镰刀、锄头一天天地辟出来的,但山里草长得太快,要不了几天又把路挡住了。”清水村的高长书希望有一条孙子上学的便道。

“每天起早贪黑种出来的红薯、洋芋,养出的鸡鸭牛,没有一条能让车子进来的路,根本就卖不出去,换不了钱。”山坳村产业大户姚永良道出路对脱贫致富的重要。

“那天夜里,小儿子患急病,我和丈夫都是打着电筒,顺着山壁,拉着山上的野草树枝,一步步摸索着下山,这一路,花了四五个小时,孩子的病情也给耽误了。”长春村李兰抹着泪说,“没个路,外出看病很艰难!”

路,是金溪人扎心的痛,也是脱贫的第一缕曙光。

心若在,路就有。

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长、市卫生健康委副巡视员张志坚听出了群众对路的渴求,立即协调各成员单位,在最贫穷、最需要的地方,使出最大的力气,为金溪开山修路,挖石筑桥。

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的协助下,为金溪镇硬化村道7.6公里,新建村道28.9公里,硬化人行便道52公里,完成产业路建设28公里,人行路建设35公里。新建便民桥50座、公路桥9座,公路护栏31公里,实现了各村民小组%通路。

路的通达,让一辆辆来自城区的车辆,在金溪崎岖的山路上穿行往复;一个个陌生的身影,在金溪的山间林地、田间地头不断奔走。

“路通了,好日子就在前头!”金溪镇上千农户,百年的期盼终于实现了。

“修路为啥偏偏要调剂我家的土地?扶贫投了不少钱,为啥修路还要我们自己出劳力?”“为啥?因为共同出力,才能把路修得更宽敞,更安全。”回忆修路时遇到的问题,清水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云川说,那必须得挨家挨户做解释。

“思想通,路才通。”王云川深知,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清水村,大多数村民脑子的贫瘠实在过于路子的贫瘠。

为此,他没少往群众家里跑,跑烂了两双绿色解放鞋,也不知摔了多少“筋斗”。他后来学“乖“了,自己掏钱买了辆“宝马”(小型摩托车被他这样戏称),陪他穿梭农家,访贫问苦,进村修路。

在王云川的感召下,村民们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他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3.5米宽、2公里长的产业路,硬是被他们修通了。

“50几岁的人了,只想这辈子在临退休前,踏踏实实为清水村,为农民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晒得黢黑的“糙男”成了群众的“贴心书记”“勤快人”。

这一年,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紧贴群众,推进多项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实施金溪镇水厂维修整治村居饮水安全工程,完成管道安装4公里;

完成10个通信基站调试,并开通投用。完成了金溪天然气站平场,安装管道米;

完成路灯安装盏,实施户宅基地复垦80.37亩;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户56人;

完成卫生改厕户,完成山坳村污水处理项目。

春风过,微雨后,一项项基础设施才能稳稳地扎根金溪,改变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根植于群众的心中,万物竞相生长的初夏悄悄来临……

在金溪镇开展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是从“新生”到“美好”的砥砺前行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

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注定让王华胜这位金溪妹子的大喜之日是用哭声来迎接的。

“一直以为出嫁能改变自己的贫困生活,可孩子这一病,家中又成了贫困户,日子没法过了。”一直期待着婚后“小美好”的王华胜,看着怀中病重的孩子,悲观绝望。

王华胜与丈夫结婚后,生育的宝宝陈梦琪在4个月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8万多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感觉“天都塌了”。

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发挥优势,联系重医附一院,为小梦琪免费治疗,手术圆满成功。与小梦琪一同免费救治的,还有同村的3名贫困村民——田景琼、田景香、张永菊。

“感谢扶贫集团,你们是真扶贫、扶真贫!”在重医附一院,王华胜泪水夺眶而出,连连说道,“女儿得救了,我们这个家就有希望了。”

孩子得到新生,王华胜想做点什么。她想感恩,用自己的真心服务困难的人们;她想还债,靠自己的双手挣得一份收入;还想脱贫,靠自己的双脚奔向美好生活。

王华胜再次萌生的这些“小美好”,“金溪护工”都帮她实现了。

在张志坚看来,缺乏技能是就业和脱贫最大的“拦路虎”,扶贫帮困的根本措施莫过于帮助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

“金溪护工”在脱贫攻坚的大势下应运而生,医院的病人提供有偿护理服务。

自年12月19日第一期培训开始,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金溪护工”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培训方案,采用“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设有思想引导、文明礼仪、护理技能等,培训周期为30天。

长知识、助病人、拿工资,王华胜的“小美好”因护工培训得偿所愿,“不能老靠着国家,要自食其力,每个月有多元的收入,我很知足”。

“正所谓‘一技傍身好脱贫’,护工培训帮助一部分贫困群众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为下一阶段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专业技能,‘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就能实现,由此也斩断了贫困传递的代际根源。”张志坚说,医院的护工需求有三四百人,医院的成立,还需要更多的护工,护工培训就业,前景看好。

据统计,半年来,扶贫集团共培训了余名群众,其中20余名因走上护工岗位脱贫摘帽。

前景乐观,收入不错,自愿参加护工培训的群众不断增加。如今的“金溪护工”,素质过硬、本领够强,成为重庆市卫生健康扶贫创新的一张新名片。

健康扶贫路上,贫困人口一个都不能落下。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广种“美好”,实施“七大保障线”和“三个一批”,推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开展“住培走基层”——基层医药帮扶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新建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村卫生室,完成7个村卫生室改扩建,为3个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全科医生。培训基层医生,让贫困村的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捐赠35台便携式微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常用药品及电子血压计。对全镇多名居民健康状况逐一入户调查,这是有史以来重庆市最大规模的基层健康状况调查。每月1-2医院到金溪开展义诊活动……

初夏,树荫下的山花别有一番景致,它以不可阻挡的长势,散发着阵阵芬芳,为大山带来生机,注入活力。

“三金”品牌之一的“金溪农场”销售点

产业的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创新嬗变

来到金溪镇,有人说,金溪的地变“大”了。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金溪,一年四季不光产出了粮食,还收获了城里人喜欢的无公害蔬菜、羊肚菌和猕猴桃、清脆李,养出了活蹦乱跳的野生土鸡、土鸭、牛羊……

有人说,金溪的地“变脸”了。

一年四季,不单单只有金灿灿的稻田,同时还有排列整齐的蘑菇棚、蔬菜大棚,有的变成了放羊养牛的牧场……

地还是那些地,山坡还是那些山坡,但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是——仅占金溪镇面积30%的耕地,作物多了,农副产品的花样更多了,价格卖得更好了,农民来自于耕地山野的收入更多了。一句话,人多地少的金溪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领越来越强,传统的耕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变化,来自于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助力发展的亩产业,来自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行的“三变改革”——鼓励农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立“*支部+供销社+股份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社模式。即把村民闲置的土地,折价入股,并由*府宏观统筹和规划,通过市场融资注资,发展农村产业,提供务工机会,增加农民受益。

长春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立5个股份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望岭村等发展蚕桑产业,实施套种、间种发展亩产万元立体农业;金溪社区对头肉牛养殖项目实施股权化改革,并以亩红心猕猴桃为主导,扩大亩种植产业,谋划“体育+旅游”项目扶贫,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为群众搭建致富平台……

在种植方式上,扶贫集团指导金溪镇农民实行套种。猕猴桃、蚕桑搭配南瓜、黑豆,相惜相生,玉米配上油菜种植,相得益彰。稻谷、养鸡、放羊、养牛、栽培菌类……以往这些互相独立的农活,如今在同一块田野上被科学地组合在一起,为金溪农民带来更加丰厚的收入来源。

金溪的产业,数量多,品质好,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是要卖的出去,能有个好价钱,钞票落袋为安。

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实行“以购代扶”,羊肚菌、百合、鸡蛋、蜂蜜等纷纷走上了各单位的餐桌。由于出产的绿色食品得到城里人的认可和喜爱,销售的单价节节攀升,帮助农户增收数十万元。

通过合作社的力量,向城市广泛推广,滞销的红薯成为城里的畅销品,8万多斤红薯被一抢而空,为金溪村民增收10余万元。

利用“互联网+乡村”,开通平溪村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37山沟沟唱响致富